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林顺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浅谈意境

2015-11-30 09:59:46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林顺文
A-A+

  几十年的兜兜转转,几十年的人生悲欢,我从没丢掉手中的笔。

  一张铺平了的宣纸,一只碾好墨的砚,一片静静的思索,这便是我人生最大的乐事。人生苦短,每天能开开心心的活,做自己的想做的事,不抱忧愁,释然压力,这便是幸福,如此来说我是幸运的。

  人有烟瘾,酒瘾,不外乎对一切自己需要的,有兴趣的事物都会上瘾。而我,对水墨是有瘾的。而且这个瘾还很大,大到我愿意把一辈子放进去,品玩它,享受它。我觉得,画画的人就因该有这种瘾,而且还要有“品、玩”的心态,乐其过程,品其味道,放与形骸之外。去除了功名利禄之心,画就无拘无束了,其过程也就真正的是一种享受。我的恩师陈新华,便是如此。身在都市,不能如古人隐居山林,脱尘世之扰,心态的确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当今的艺术越来越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,在这商业洪流里,淡定自若,就需要这样的心态。这就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。

  空泛的谈论终究要落到实处,先来说说书画中的“书”,它因先于“画”而生,算得上基础了。中国艺术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莫过于其意境的特构,从意境里可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彩,研究意境的特构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,意境也是中国的艺术所追求的。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:“认识你自己!”近代哲人对我们说:“改造这世界!”为了改造世界,我们先得认识自己。书法作为国粹的一种,同样需要认识“自己”,没有境界的书法,便如失去了灵魂躯壳,实践证明,“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,往往是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求源”。这探本穷源并非是迂腐的保守的,而是构造一个意境的框架,好让你的马有块踏踏实实的草原可以驰骋,不至于跑得脱缰而去,毕竟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,是书法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。这块“草原”其实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,然而过多的迂回于传统的“草原”,会让艺术界显得难于发展且毫无生气,所以弱化边线开辟新“草原”,将书法艺术往前推进,因是当前之呼声,书法艺术因在矛盾的呐喊声中不断的发展。从运笔结字的长短、曲直、精细、轻重、虚实、枯洇,字与字大小、浓淡、迎让、断连,行与行之间错落、疏密、关照,到谋篇布局、甚至有迹与无迹等等。应当说都是书法家所创造的变化无穷、气象万千、由形象思维飞跃到意象创造的体现。我看待书法的感觉用一个字形容“活”,心活,笔路活。对待书法的整个感觉要像水一样,能随物而应状,放进茶杯就能变成茶杯状;放进茶壶便能变成茶壶。对待不同的字句,不同的场合,字也可以用不同的写法,可寓意可象形,表现出不同的意境,一板一眼如出一辙,永远都照着一个意境模式写,那便少了些趣味。“活”的写字也是对其功能性的一个加强。当然,这一切都是在对书法以及字的深刻理解上做到的,我想这算得上书法之意境吧。

  自古书画是不分家的,有书必有画,相辅相成。说到画,个人偏向于写生,走过很多的地方,去得最多的还是海南和陕北,画它的片片雨林,画它的敦敦厚土,陕北纵横的沟壑与海南交错的雨林,虽是不同的景象,但在画面上却是同样的震撼,同样的具有张力。如今主流水墨画多数以水墨的自在,浓淡,干湿,对自然理解,对节奏的把握来构造图像,从而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。大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:“可行,可望,可居,可游。”我不竟如此吧,受陈新华老师的启发,我在保持着墨的单纯性上,笔和墨之间的关系上作着努力,绘画中带有些许的“书”感在里面。在画面上我尽量的挤压着墨的浓淡,多用笔触逻辑去交代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浓淡变化挤压到毫无余地,笔墨浓淡变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精华之一,我不会轻易的将其丢掉。我希望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柔和的过渡,不会抱百无新意的老一套不放,也不会突进变异,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,甚至怀疑还是不是国画。这种缓和的结合的表现手法在《翠影红霞》《山村水泉》《山翠》《明月清泉》等表现得较为明显。我画热带雨林时,笔触走向常常统一在一种平行扭曲的态势中,整体结构尽量形成回旋内嵌的凝聚力,以尽力凸显其趋势之美;另一些描绘单独植株的作品,则大多以“井”字结构展开,极力强化巨树崛强厚实的稳定感。我这种对树造型的把握,便是置身自然体味自然,把原本物质的生命体或非生命体,有机物或无机物灵化提纯为生命元素,演变为一种高于物质本身的精神生命体。在提炼这种精神生命体的过程中,是大量参合了我个人的情感经验和认识的,也使我从现有的感观刺激中发掘出曾经有过或未曾有过的情感体验。这便形成了另一种属于我自己的“意境”,在作品《尖峰岭写生》系列均有表现。

  书与画一直在相辅相成着,书让我画而不散,画让我书而不板。李苦禅曾经说:“画至书为极则,书至画为上乘”,极其深刻地道出了书画的联系;但从本体的意义讲,又可以引申出另一番意思——“画至书时仍为画,书至画时仍为书。”但无论是书是画,寻求突破,寻求发展,终离不开对意境的把握与升华。

  所言甚杂,至此为结。艺术之路漫漫而修远诶,吾将上下而求索!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林顺文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